放射科設備 |
超聲科設備 |
手術室設備 |
檢驗科設備 |
實驗室設備 |
理療科設備 |
急救室設備 |
兒科設備 |
眼科設備 |
牙科設備 |
婦科男科設備 |
滅菌消毒設備 |
醫用教學模型 |
美容儀器設備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車 柜 |
ABS病床輪椅 |
醫用耗材 |
新聞中心
關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共建三年,跨域就醫者回流
《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出臺已3年。山西省是被確定的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山西白求恩醫院則是該省啟動建設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作為這項醫改舉措的首批“探索地”,3年過去,以“大病不出省”為目標的山西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進展如何?近日,健康報社調研團隊前往山西省太原市進行采訪。
沉寂的“古城堡”蘇醒
《方案》要求,在醫療資源富集地區遴選優質醫療機構,通過多種方式支援患者流出多、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建設區域醫療中心。3年前,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簽署合作協議后,山西省決定山西白求恩醫院的黨委書記和院長由同濟醫院副院長吳華“一肩挑”。
山西白求恩醫院是山西省內規模大的醫院之一。站在該院南廣場的白求恩銅像旁,眼前的醫院頗為壯觀。門診樓、婦產樓、腫瘤中心樓等14座功能樓宇錯落分布、清晰布局,色調一致的灰白色建筑群透著莊嚴雅致。吳華回憶,3年前初到時,這家醫院稍顯冷清,尤其是到了晚上,很多樓棟的燈光暗下來,整個醫院像一座寂靜的古老城堡。
同濟醫院黨委書記王偉介紹,實施共建以來,同濟醫院采取“1﹢Y(常駐專家)﹢X(短駐專家)”的派駐模式,累計派駐常駐專家20名,各學科輸入短駐專家558人次。同時,同濟醫院還針對山西白求恩醫院的需求,通過互聯網重點開展遠程查房、會診、講座等,“全員全景式”參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從管理體系、績效薪酬、人事任用等多個方面以“同濟標準”進行改革。
眼下院內人流如織的景象表明,這所僅有11歲的醫院迎來了它的“拔節期”。醫院統計的一組數據更能客觀證實這一變化:2021年綜合住院量為9.21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42.20%,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年度門診量達175.92萬人次,增幅達53.34%;年度手術量為4.09萬人次,增幅達59.94%;更重要的是,院內患者外轉率下降,2021年與醫院共建前相比,降幅達到86.21%。
不僅是外轉的患者減少了,從北京、上海等地轉來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記者采訪時遇到了肺部腫瘤手術后正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齊大爺。去年3月,齊大爺出現身體不適,他了北京的大醫院??紤]到路途往返和醫保報銷的不便,北京的醫生向他了山西白求恩醫院。果然,山西白求恩醫院邀請同濟醫院胸外科主任付向寧教授來院,為齊大爺成功完成了手術。
現在齊大爺身心狀態都不錯。“被到這里,又趕上兩家醫院共建的好時候,于我而言,是不幸中的萬幸。”齊大爺說。
離鄉的“金鳳凰”還巢
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需要有完備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高精尖的醫療設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數量的人才作為支撐。3年前,山西白求恩醫院高水平人才匱乏程度超出吳華的預料,醫院僅有博士十幾名。“這種情況下,談何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吳華的心涼了半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舉全省之力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高地。”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武晉說,省政府出臺的政策清單包括30多個方面舉措來系統支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運營。
讓吳華感觸深的是政策清單中強調的簡政放權:授權區域醫療中心隨時自主招聘省內外人才;對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自主開展職稱認定;允許區域醫療中心績效工資總量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在吳華看來,這使醫院在醫療資源本就薄弱的地區引進人才、激發活力成為可能。
在引入同濟醫院專家發揮“頂層牽引活力之外”,醫院注重“晉才晉用”引入本地醫學人才,并為此做出多項突破。如突破固定招聘時間,全年常態化招聘高層次人才;突破年齡限制,放寬博士年齡至45歲,正職稱人才58歲以下、副職稱50歲以下均可引入;在青年人才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允許未畢業先聘用;對首席專家及研究員提升待遇、提供事業發展平臺;選送專業骨干前往同濟醫院深造,培養接班人……借力多項突破性舉措,醫院共引進職稱專家25人、博士70余人、碩士近300人,送300余名醫療骨干赴同濟醫院進修學習。
要招到人,更要留住人。為了激活員工干事創業的動力和活力,山西白求恩醫院取消科室行政級別,打破科室主任和護理崗位終身制,實行三年一周期競聘上崗。這個“大動作”一度震動了山西省醫療界,也成功樹立了重臨床、重人才、重實績的分配導向。同時,醫院落實“兩個允許”,以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多得”為原則實施績效薪酬改革,員工人均收入增長。
“這幾年,競聘上崗的科主任表現都很突出。”該院副院長(同濟醫院常駐專家)劉先勝說。消化腫瘤亞專業負責人、2017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楊文慧便是近幾年被引入,并通過競聘成功當選科主任的。“2020年當選科主任時,科室的床位只有30張,還常常是床等人。通過科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現在床位已經增加到120張。”
與過去留不住人才相反,這兩年有不少離開山西去外省求學或就業的醫學人才主動找來,愿意回到家鄉。“因為改革讓人才看到了希望。”吳華說。
關鍵??萍て?ldquo;一池春水”
山西省人口眾多,每年腫瘤患者外轉流失率大。本省的診治質量有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而同濟醫院腫瘤科成立于1958年,是華中地區規模大、學術力量雄厚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之一。
“兩院共建要達到預期目標,關鍵是要著眼項目醫院的需求,施策。”王偉介紹,兩家醫院在共建之初即選定了腫瘤疾病診療這一工作重心,并將腫瘤專業作為常駐專家派駐點。但是,當時的山西白求恩醫院建院僅8年,沒有全面開設腫瘤診治相關專業,且力量分散、聯動性差、人才匱乏、治療手段也相對單一。為此,兩家醫院確定了“打造腫瘤學科群”的發展思路和方向。“目的是通過聯合作戰和全流程保障,把山西的腫瘤患者留下來、服務好。”
劉先勝介紹,2020年3月,山西白求恩醫院整合3個腫瘤內科及放射治療科,設立腫瘤中心。醫院新成立的腫瘤中心有8個基礎病區、床位408張,購置了2123臺(件)腫瘤診療相關設備,成為山西省規模大的腫瘤???。
站在該院前不久剛剛購置的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前,腫瘤中心宋建波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該設備能夠對腫瘤患者進行超高精度的治療,大限度保護正常組織和器官,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生存期。
采訪時,劉女士剛帶兩歲多的女兒做完化療。孩子兩歲時出現走路不穩的癥狀,經診斷孩子患上了室管膜瘤。帶孩子去北京做完手術,并短暫化療后,劉女士在病友處得知山西白求恩醫院也引進了這套設備,飽受奔波之苦的她決定帶孩子回鄉治療。
宋建波說,腫瘤中心一直有同濟專家長駐。此外,同濟醫院于世英教授作為腫瘤中心特聘專家,每兩周一次到山西白求恩醫院開展教學查房活動。為了給患者提供規范化、個體化的診療,山西白求恩醫院還成立了肺結節多學科協作診療中心門診等13個腫瘤多學科診療協作組;同時,開通門診放化療、預住院、延續護理服務等多項服務,滿足腫瘤患者就醫需求。
“我們的目標不是建設一家??菩蛥^域醫療中心,而是以‘腫瘤相關學科群打造’為抓手,全面輸入同濟專家和品質,高質量推進綜合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吳華說。
為加強腫瘤的預防和診斷,醫院開展了包括消化內鏡中心擴建、呼吸內鏡中心新建在內的63個建設項目,心內科建立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療中心和心臟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為拓展治療,還開展了熒光腹腔鏡肝癌切除等腫瘤相關新技術新項目112項,其中56項填補了山西省的空白……
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貼心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患者。經統計,醫院年度腫瘤患者住院量由2019年的1.43萬人次增至2021年的2.39萬人次,增幅達67.54%;年度腫瘤放療人次由2019年的1.5萬人次增至2021年的2.89萬人次,增幅達96.86%。同時,相關醫療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至2021年,腫瘤患者平均住院日由11.58天降至8天,對腫瘤多發且嚴重并發癥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評估率由6%提升至92.37%,門診及住院次均費用和次均藥費均有20%~34%等不同幅度的降低。
通用機構筑夢醫學殿堂
在醫院的西北角,一棟地上22層、地下2層的雙子樓正拔地而起。吳華介紹,這是將于明年年底建成使用的科研教學樓?!斗桨浮诽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既應該是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同時也應該成為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如此才能持續提升重點病種治療水平。
為此,吳華也為山西白求恩醫院的轉型發展明確了兩條路徑:在結構上從通用型醫療機構走向學術型醫學殿堂,在功能上從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型發展為生命醫學科學事業型。
山西白求恩醫院的科研創新基礎顯然是薄弱的,從全國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量就可以看出差距。2019年啟動兩院共建時,同濟醫院的立項數量為150項,而山西白求恩醫院只有1項。同時,醫院也不是一家教學醫院。“醫生不參與教學,不利于科研創新。學生不來醫院學習,對醫院沒有感情,也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吳華決心改變這樣的現狀。
著眼長遠,兩院共建以來,山西白求恩醫院投入5000萬元用于獎勵和資助項目研究;邀請專家93人次來院進行一對一輔導和專題培訓;開設科研門診,每周邀請1~2名科研專家出診;在新建的科研教學樓內設置23個“??茖嶒炇?rdquo;;申請并獲批研究員系列編制300個;醫院還申請獲批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現有博士生導師14名,引進博士后32名。
楊文慧也參與了全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在她看來,醫院的同事也有參與和開展科研項目的意愿和需求,但是由于向專家學習的機會很少,無人引領和輔導,也就不了了之了?,F在醫院層面非常重視科研,引進高層次的專家教授,從點滴和基礎教起,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一系列舉措的成果。醫院的全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數量逐年遞增,2020—2022年,全院先后獲批21項;年度省級課題獲批數從兩院共建前的年均44.9項提升到2021年的年度104項;專利數從共建前的年均6.5項提升到2021年的年度116項;醫院SCI文章發表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提高,SCI影響因子總數從共建前的年均32提升到2021年的608。
為了盤活教學機制,2020年,山西白求恩醫院還申請成為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設立19個教研室,新建臨床技能實訓基地和護理實訓基地,獲得了本科生招生資格和新增學位點的零突破。截至目前,已經招收本科生150名,碩士研究生約700名,博士生近30名。
在武晉看來,作為山西省啟動建設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通過3年的建設發展,山西白求恩醫院的示范引領和區域輻射作用已經顯現。2021年6月,山西省腫瘤醫院和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也被納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名單。目前,山西省正在以太原市中心醫院為基地申報第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山西省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已經呈現了百舸爭流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大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我們還乘勢而上,同步在4個市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全省實施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提質增效活動。目的就是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深度下沉,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晉說。
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聯合編輯